首页  基地概况  网上基地  基地动态  宣传专栏  活动预约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中原证券“投资者教… 06-07
驻马店分公司开展“… 06-07
中原证券“投资者教… 06-05
中原证券联合上海证… 05-27
中原证券“投资者教… 05-17
   通知公告
欢迎参加投资者教... 04-27
中原投资者教育基... 12-15
通知:河南证监局... 07-24
温馨提示 02-29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 06-27
 
 
当前位置: 首页>>基地动态>>新闻动态>>正文
“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专题系列(三)
2018-12-27 09:55 张斌 

对高校金融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些思考

如何提高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渴望人才助己实现产业升级的金融行业和欲得良才以传承知识的高校科研人员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

期货日报 作者 厦门大学 郑振龙 陈焕华

金融工程是综合运用金融理论、工程方法、数学工具和编程实践的跨学科领域,是一门“新尖难”的学科。“新”指的是其出现和发展的历史不长,基本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开始建立相关学科,厦门大学等率先建立该学科的国内高校在起步时间上与之相差不远。“尖”一方面指的是其集中采用了金融、工程、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只有在世界金融行业最顶尖的企业和机构才有驾驭该学科成果的能力,足以构成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难”体现在学习掌握该学科需要极大的智力和努力,虽然国内外均有大量接触或学习过该学科的人员,但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原理的人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从业者和学生还停留在刚入门或未入门的阶段。

因此,如何提高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渴望人才助己实现产业升级的金融业界和欲得良才以传承知识的高校科研人员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国内最早接触和建立相关学科的高校教师,笔者对此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思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个方面想谈谈本科教育如何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以专业性教育为主,在该模式下能迅速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但以实用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略显功利,不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对于金融工程这样难以一蹴而就的专业,传统培养模式教出来的学生无法掌握自学数学、编程和统计等多方面背景知识的能力,也难以养成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攻关能力。一是专业知识专而不精,二是到工作岗位之后难以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造成了金融工程的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在专业能力上差距过大的现象,很多金融工程培养的本科生最后只能从事与专业知识相关性不高的岗位,无法满足业界对于相关人才嗷嗷待哺的需求。

在这方面近年来重新兴起的通识教育模式有益于改善这一问题。通识教育将教育目标从简单培训专业知识转换到培养健全学生健全人格上,通过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擅于思考解决新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投身相关行业前沿实践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抱负,可以更有效地培养适应新需求的人才。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上能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但目前高校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割裂,本科一、二年级的通识课程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无法很好衔接,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前景和必备技能一片茫然,不能针对性地准备;到高年级以后也没有形成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出于就业目的将专业课当资格证书而不是解决问题的体系来学,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笔者建议在设计低年级学生的通识课程时也要考虑专业需求,对于金融工程这样的综合性专业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校选修合适的课程,并要及早就专业前景与培养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及早带着目的去学习。对于专业课,应该主要以传播思想、培养思维习惯和指明努力方向为主,兼顾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学生空有一堆修课证明却没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现象。

第二个方面想谈谈综合性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计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接受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探索学科前沿问题的能力,能作出原创性的知识贡献。但目前常见的高校研究生课程设计存在一些不足,难以达到培养目标。

首先课程设计的层次性不足,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很多课程重复,浪费资源并且无法做针对性的教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应该是有差异的,课程设计应该满足纵向衔接和递进的关系,研究生的课程应该深化和专门化,在智力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研究性要求应逐步强化。但现实中很多研究生课程的层次结构不鲜明,专业性不够;一些基础课在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开了又开,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其次,一些学校的专业课开设不够,或者开设的专业课难以言“专”,不足以让学生深入掌握本专业独有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像金融工程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与一些看似相关的专业研究方法和技术不太一样,同一专业的不同方向也存在异同。但很多专业课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很多名义上的专业课与研究生实际研究时需要的技能关系较弱。对于专业课的设计应该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开设的课程数量应更多,多样化程度应更高,不要强求一门课适用于多个专业或多个方向,让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

最后,研究方法类课程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可以培养研究生自身的研究兴趣,形成坚实的学科基础。与国外高校相比,国内高校的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开设普遍偏少,即使课程数量达到了海外高校的同等水平,其授课质量也有明显差距。国外的培养方案更强调自主学习,老师讲授部分少;更注重创新和应用,鼓励提问和课题研究,讲授和卷面考试少;更注重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等。

第三个方面想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很多本科生毕业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也不是所有研究生毕业以后都会从事科研工作,大多数硕士毕业生甚至是博士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是非学术类的工作。如何提供职业发展类技能的支持,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应社会需求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将研究生教育视为一国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支柱。因此,不管是从学生个人考虑还是从国家战略考虑,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实现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连接都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方案来解决此类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在平时授课上尽量联系社会实际,采用了大量最新的案例,及时跟进本领域最新的社会实践进展和国内外相关动态,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二是实时追踪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一方面积极为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提供学术支持,让他们能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并加以运用,另一方面鼓励事业有所成就的毕业生积极回校交流,指导在校生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更有针对性地掌握专业技能。三是鼓励研究生选择实践性较强论文选题,真正做到将学术能力用于实践问题的探索。

获奖感言

越了解越被它深深吸引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 曾杭彬

今年,有幸参加了“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从开仓到平仓,从投机单到套利单,从多品种混战到对一品种深入研究,3个月时间,时间不长,但足以让我喜欢上这个市场,它的公平、它复杂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它的交割……越了解,你就越被它深深吸引。

在比赛期间,有个亲戚告诉我:她的爱人想要加入期货投机的大军中来,问我的意见。我当时的答案是:期货是带有杠杆的,我们家其实并没有这样的风险承受能力,还是算了吧!而后一次偶然在公交车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士,困极了,手机上打开着螺纹的行情图,和上课打瞌睡一样,他一会儿头抬起来看一下行情,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下车。这可能是广大期货市场参与者的一个缩影,很多人在门口跃跃欲试,很多人乐在其中,不可自拔。这是期货市场的魅力。

为什么大家想要参加这个市场呢?我们不是企业,我们只是单纯的投机者,在价差中赚取收益。资本是逐利的,很多人被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纷纷入场交易。我们知道,期货市场是零和博弈,股票市场是“二八定律”,能够赚钱的总归不是大多数,但我们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能够盈利的少数“聪明人”。期货市场为我们大量的“聪明人”提供了交易的平台,但它的魅力不限于此。

我也参加股票交易,逛股吧的时候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庄家”。大家对庄家可谓是又爱又恨,希望他来拉涨,又不喜欢他的洗盘。想要他来拉涨一波增加自己的盈利,又害怕自己一止损割肉离场,股票就拉涨,肉没吃着,还沾了一身的腥。为什么股票市场有庄家存在,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股票数量有限,只要手上能够掌握足够数量的股票,就能比较容易地决定股票的走势。但是期货市场并不是这样的,合约可以无限创造,既可以买涨也可以应该说没有人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决定期货的价格,而期货最后的交割环节将期货和现货相结合,使得期货交易更加有理可循,也更不容易控制。当然,如果你手头上有足量资金,其实你也可以影响甚至于决定期货价格。但以PTA2018年12月7日的成交额来看,达到了940亿元,而当天沪市的交易额为977亿元。一个品种能够达到这样的交易额,我认为个人或者单一机构想要控制它难度太大,同时交易所有开仓限制,从而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庄家”的出现,这是期货市场的公平性,这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广大投资者既然愿意参加这个市场,自然是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不是怕输,而是怕不知道为什么输,怕的是一输再输。

我认为对于普通投机者而言,在交易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基本面分析,在对品种有基本了解之后再做交易,以PTA为例,从上游的原料石油-石脑油-芳烃-PX,到下游的聚酯工厂,再到PTA工厂生产、检修,这是我们交易的基础,在对这些信息的把控中,我们了解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了解了一个行业的情况,这让我们更好地去做交易。同时我们在交易中促进了期货价格的形成,有助于PTA的国际化进程,这让我们有着深深的自豪感——我们不仅是投机者,我们也有拳拳爱国之心与社会责任感。而在技术上,我认为可以适当参考,毕竟技术指标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一些基本的蜡烛图、MACD线、KDJ线、BOLL线应该认真学习,加以运用。以基本面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为辅。其实从我个人来说,更喜欢左侧交易,主要是因为我能力有限,看不清楚趋势,害怕趋势交易做着做着做成追涨杀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交易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我认为每个参加这个市场的人,都应该先认识自己,并制作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的策略。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认为现阶段应该尽己所能,把自己知道的金融常识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今年暑假回家时,碰巧了解到我们当地的一些非法的金融犯罪,以“比特币”之名,行诈骗之实。他们往往许诺一个较高的收益率,却宣称无风险,并且有保本条款。作为一个金融学的学生,我看了感觉诈骗意味十足,但是在那个时间的当口儿,我也并不能找出一个实质性的论据来说明他们就是诈骗,我的说法并没有消除他们对钱生钱巨大的渴望,缺少金融常识,毅然决然地投向犯罪分子的怀抱,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我们广大的城镇地区,可能有着大量的民间资金没有投资渠道,他们不满足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在投资的路上被犯罪分子所欺骗。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用微薄之力,向身边人宣传金融知识。

知识与市场的交锋

作者 武汉大学 帅铝

对“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的了解来自于长江期货的公众号,因为对期货行业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之前也参加了中金所举办的期权期货知识竞赛,所以第一时间就报名参赛了。在7月到9月的比赛过程中,我切身经历了对商品期货从懵懂到熟悉的过程,并且深刻体会到了期货市场的跌宕起伏。

最初看到比赛的规则是很迷茫的,单位净值、回撤和波动率得分的计算都来自复杂的公式,从直观上难以准确把握,并且对具体的品种交易规则、模拟比赛中的保证金比率和手续费比率也不了解,从而一开始都在试探性地进行交易,买卖手数少,持仓时间也较短。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学习郑商所推出的视频课程、上网查找相关品种资料、阅读郑商所官网的合约规则,渐渐地对期货交易的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与细致,加之一段时间的尝试,对交易也更加熟练,进而开始在比赛中寻找机会构建各种对冲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盈利。

令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尽管保持着一定的盈利水平,我的排名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千名开外。这一度让我很沮丧,也在大赛的官方群里面和其他人进行了讨论。后来发现,之所以排名靠后,是因为我的回撤和波动幅度太大,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很多人也指出,控制风险确实是实际投资中的一个重大方面。事实上,期货和期权品种推出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进行风险的规避和转移,让有承担能力和意愿的投机者来忍受风险,同时获得潜在的收益,而让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套期保值。在了解了风险的重要性之后,我对自己的策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暴露的时间和程度。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的排名开始稳步上升。尽可能地控制风险,这是我在活动中学到的重要一课,知易行难,然而如果全然不顾,极可能落入万丈深渊。

大赛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来检验我的理论知识,在这里我尝试着使用了各种跨期、跨品种组合策略,检验了学习过的各种期权组合结构。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的目标也不应当是去一味地寻找市场的漏洞或在市场中逐利,而更应当尽力去运用我们学过的金融知识,消除市场的无效因素,引导投资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个市场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为自己承担的风险获取收益,而不是企盼对手的愚蠢给自己带来财富。

因为在参加这次大赛之前,我对期货和期权的理解基本上限于理论知识,虽然了解过一些合约的细则,但是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切也就都停留在书本中那个没有摩擦的完美市场里面,因此我希望这样的大赛能够更多走进金融学学生的视野,让大家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能够有合适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实际的市场中去,为中国的金融行业发挥自己的才能。

上一条:“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专题系列(四)
下一条:“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专题系列(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中原投资者教育基地 CopyRight@2005-2013 All Right Reserved 豫ICP备050005861号

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综合实验楼